欢迎来到榆林文艺网!
今天是
联系电话:0912-6669639
投稿信箱:yulinwenlian@163.com
全站搜索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首页
文联概况
文联章程
团体会员
基本情况
工作指南
组织机构
新闻
文艺新闻
媒体广场
县区新闻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戏剧
美术
书法
影视
文学
音乐
舞蹈
摄影
评论
文化商城
文艺名人
通知公告
文件汇编
文联作品展
艺术家协会
《陕北》杂志
回音壁
文艺门类
首页
文艺门类
文学
内容
文学
2025-08-28 09:26:08.0
• 陕北洋芋
在陕北这片苍茫的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名为洋芋的坚韧生灵。它与黄沙为伴,与黄土共生,是陕北人民最忠诚的守护者与同行者。 身埋田垄隐黄沙,石破天惊见日华。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沟壑峁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在贫瘠的岁月里,它为生活增添了无限滋味;在最干旱的季节,它依然默默生长,从不懈怠。 以前家境清贫,洋芋便是一年四季的指望。它不受时节约束,任人取用。那入口即化的绵软,是舌尖上最质朴的美味。洋芋是多变的精灵:可蒸、可煮、可炒、可炸。锅里蒸熟了,便成了咧嘴笑的圆胖子,皮儿绽开,露出金黄诱人的内瓤,香气仿佛肉眼可见;切成细丝,是爽脆的醋溜土豆丝;剁成小块,是喷香的炖菜;掺进面粉,便是饱腹的洋芋擦擦。那些年,菜蔬稀缺,四季的餐桌上,洋芋是永恒的主角。清晨,蒸熟的洋芋撒上喷香的芝麻盐,便是人间至味,唇齿留
2025-08-28 09:24:15.0
• 三国人名句应对谈
梁石、梁栋《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附录《“绝联”征偶》中,载有佚名所撰一比十四言上联,求对下联。联曰: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编者提示:“此句别出心裁,构思独特,嵌入三国时蜀国‘孔明’‘张飞’‘关羽’,‘笼中’又恰巧和诸葛亮故居茅庐所在地‘隆中’谐音。同时,上述三人名在联内,都有一语双关之妙。”窃以为,此句写出鸟被关在笼中,望孔欲飞难能之无奈情状,既形象生动,又巧妙嵌入三人名及一地名之谐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含蓄巧妙,又明朗而不晦涩,生动、幽默、趣味三性兼而有之,如此妙句,令人拍案叫绝。长期以来,虽然有人应对,但无佳句,被视为绝联。 甘桁《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载:《山海经》杂志1997年刊文,以该上联征集下联,据说应对佳句
2025-08-28 09:20:03.0
• 绥德泥塑中的“童年童趣”
绥德泥塑是带有明显黄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们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辅助材料塑造着具有浓厚陕北味儿的艺术形象。它取材于陕北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作品大多反映陕北传统文化或劳动场景,体现了陕北群众勤劳、质朴的形象,具有鲜明的黄土文化特征。 绥德民间泥塑传承人王文瑜的作品特点是民俗味十足、生动传神,他的创作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塑造了大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陕北农村孩子的童年趣事——弹杏核、制作柳笛、骑大马……这些作品,不只是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泥塑文化的传承,还体现了农村孩子们就地取材、自娱自乐的那份纯朴、简单的快乐。本版今日选择其部分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①骑大马 ②冰嬉 ③捉鱼 ④滚铁环 ⑤柳笛 ⑥弹杏核
2025-08-28 09:19:07.0
• 三国人名句应对谈
梁石、梁栋《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附录《“绝联”征偶》中,载有佚名所撰一比十四言上联,求对下联。联曰: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编者提示:“此句别出心裁,构思独特,嵌入三国时蜀国‘孔明’‘张飞’‘关羽’,‘笼中’又恰巧和诸葛亮故居茅庐所在地‘隆中’谐音。同时,上述三人名在联内,都有一语双关之妙。”窃以为,此句写出鸟被关在笼中,望孔欲飞难能之无奈情状,既形象生动,又巧妙嵌入三人名及一地名之谐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含蓄巧妙,又明朗而不晦涩,生动、幽默、趣味三性兼而有之,如此妙句,令人拍案叫绝。长期以来,虽然有人应对,但无佳句,被视为绝联。 甘桁《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载:《山海经》杂志1997年刊文,以该上联征集下联,据说应对佳句
2025-08-28 09:18:35.0
• 镇北台:历史的记忆封存
历史的记忆封存只为记忆你曾经的辉煌 大漠的尽头,你独饮风沙几千年 当作榆林的明信片你见证它的变迁 立于你的肩头,目光撞碎地平线 寻觅你的踪迹,多少腥风血雨的昨天 仰望你的身躯,写满历史的沧桑 斑驳处天下第一台 你是守护神,曾经的你 你是记忆者,现在的你 年轮翻转着历史 你不炫耀,也不攀比 在城市的边缘还是那么靓丽 硕大的身躯依附在黄土高原 守望着远方的沙漠 把一切的记忆压在心底 当风翻开你,每一页都是榆林的胎记 麦香六月天 空旷轻灵的声音 弥漫在麦田 萦绕在山的那头 这头 季节在变换 风轻轻地吹 夏天如约归来 褪色的镰刀 等待岁月的洗礼 轰鸣的机器声 正在述说新的时代 秋虫的针脚缝过麦田 寻找那一份温暖的归属 六月的风 吹响了人间
2025-08-28 09:18:04.0
• 诗意大岔则
大岔则,是本土诗人惠建宁的村庄 到处长满青草和诗意 三奶奶向往的四园山 山垭口始终蹲着一只忧郁的山羊 翘翘的胡子,挂着一缕风 守候随时到来的雨 年迈的家槐 长年累月站在房峁子上 用储藏许久的青春 兜着满怀隔年的花香 翘首以盼 一场雪,或者一场酒约 静待来年山花次第开放 摇曳至微醺 比雨早来半寸,比风晚到一时 那时节,春天正在经过大岔则 以后,再路过 大岔则会多出一座新坟 守着四园山 每日触摸离天很近的云彩 将诗情画意 写满坟头 诗人眼睛深处藏着的村庄 与眼前的完美重合 绿树成荫,粮仓冒尖 一辈辈先民视若生命的玉米、高粱 谷子和糜子 发酵作物的芬芳,经年不散 毛驴驮着日月 踩着东沟河夏日的倒影 淡定地望向 逐年朝
2025-08-28 09:17:34.0
• 秋雨
天气刚刚转凉,秋雨便慌慌张张踏着碎步跑来了。 雨声嘀嘀答答,敲着摇曳的树桠,打着老旧的窗纱,像支抑扬顿挫的乐曲,又如唐诗宋词的婉约,缠缠绵绵,落不停歇。 小雨漫天洒落下来,让这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秋,更增添了斑斓的色彩。无论是看雨的形,还是听雨的韵,都能触到秋雨的清澈,品出秋雨的不俗,以及浸润在诗情画意里的一切。 秋雨绵绵,风情万千。在飘飘洒洒中,在若有若无间,丝丝缕缕,断断续续。悄悄地来,轻轻地落,携着清凉漫过衣襟,也捎来一份恬淡的心境。 它不像夏雨那般汹涌猛烈,只消自由自在地滑落,无拘无束地飘飞。不经意间,就给你一个风光旖旎的水的世界。 匆匆漫过的秋雨,送走了夏的酷热与聒噪,告别了夏的鲜妍与浓艳,代之而来的是秋的厚重和沉稳、秋的成熟与内敛。光阴悄悄流走,时令缓缓轮回,翻过上一章,迈
2025-08-28 09:17:05.0
• 远村的人间烟火
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散落着许多村庄,远看像被谁随手撒落的几粒黄米,嵌在沟壑纵横的褶皱里。那些村庄,往往只有十几户人家,却自有一番人间气象。 我曾在这样的一个远村住过些时日。村名早已忘却,只记得要翻过三道峁,转过五条沟,方能抵达。村口立着棵老槐树,树干粗得需三人合抱,树皮皲裂如老人额上的皱纹。树下常聚着几个老汉,衔着旱烟袋,看日头从东头挪到西头。 村中房屋皆依山势而筑,黄土夯成的墙,茅草覆就的顶,远望去与山色浑然一体。每户门前必有一块场院,碾得平展展的,白日里晒着玉米、谷子,黄昏后便成了娃娃们嬉闹的所在。场院边上总蹲着几只鸡,不慌不忙地啄食,偶尔为争一粒粮食扑棱几下翅膀,而后又复归平静。 村人起得极早。天微微亮起,各家的烟囱便吐出青白的炊烟,在晨风中扭成各种形状,最后消散在泛白的天际。女人
2025-08-28 09:13:09.0
• 以一颗星的方式,回到星星中间
2025年8月23日,我所尊敬的诗友及兄长惠建宁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这个几度不敢确认的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炸在了认识他、熟悉他的人身上。因为乐观、豁达、幽默、风趣的惠兄,他有的只是热情的赠予、慷慨的付出,以及诗人蓬勃、健谈的表达。死神如此靠近一个人,死神又如此决绝带走一个人,是这个秋天非常令人震惊、难过和悲伤的事。 悲伤是一条上溯的河流,惠兄似乎宛在。 2016年榆林市作协创作奖励贵州采风,一行数人,由此结识并熟稔于惠兄。他健谈、仗义、豪气,但最吸引人的却是他自带的幽默和喜感,谁能拒绝一个浑身携带喜乐分子,帮你大卸旅途的冗长和疲乏的人呢?在那一次的旅行中,我一定是借到了一个有趣且自带光亮的人的光,每行一站,顺势就在途中信笔写下言志言景的诗作,且快速有效地被惠兄“订货”至榆林的某杂志。他
2025-08-28 09:05:53.0
• 一位陕北汉子的革命生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的爷爷乔尚银就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追随革命、参加革命,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一位陕北汉子。爷爷生于1912年,佳县店镇乔家枣坪村人,高小文化程度,中共党员。 1936年在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7月因公殉职。他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知晓,但他用一生书写的革命事迹,为我们刻画出千千万万普通革命者最真实的模样——将对家国的赤诚融进血脉,在苦难与抗争中,诠释着精忠报国的朴素真理。 苦难童年 1912年3月的一天,佳县店镇乔家枣坪村的一孔土窑里添了个男娃,族谱属尚字辈,家庭排行第二,得名尚银。在陕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五男一女六个孩子的家庭,缺衣少穿、忍饥挨饿是常态。 爷爷在13岁那年开始就给地主家站了“冬工”(指冬天户外
2025-08-28 08:40:03.0
• 乡间皮影
小时候,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看电影和皮影戏便是小孩子们的最大乐趣。电影相对还要奢侈一些,而一班民间艺人组成的皮影班子因为报酬低、移动方便等原因,很是受乡村老乡的喜爱。 那时,活跃在故乡一带的是北汤台孟文秀领头的皮影班子,人们称其“老孟的板板”。记得当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老孟的板板,把鞋跑成片片”,意即为了看老孟的皮影戏,人们撵着赶场,以致把鞋跑烂,可见当时老孟名气之大,戏唱得多好。 且说队长四爷是个戏迷,是老孟的忠实粉丝,每到秋冬农闲时间,隔一半个月就请老孟的皮影班子来村子唱戏。戏班子也就四五个人,道具也很简单,一只大木箱可装下全部家当,熟牛皮刻成的皮影(我们叫作“娃娃”)也就一尺来高,头颈和四肢之间都是活接头,用细细的铁丝连接着。皮影娃娃的四肢和颈部分别用一尺长左右的细竹竿支撑,用来
2025-08-28 08:38:41.0
• 壶口瀑布
两次去壶口,都未留下只言片语,也许是因为走马观花,瀑布的振聋发聩之声未能真正叩开心门,也许是没有能近距离感受瀑布的震撼之美。何时能用心解读瀑布的万千豪言壮语?今年7月,这一夙愿终于达成,我们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沿黄之旅。 天公作美,在抵达山西省吉县壶口镇的前一天,下了一场滂沱大雨,我们得以领略瀑布最雄浑壮观的姿容。大巴车抵达景区,未见其瀑先闻其声,轰隆之声撞击着耳膜,旅途的疲惫与困倦顿时烟消云散,我急步循声而去。 黄河的雄浑之美在此一览无余。 但见滚滚浊浪自天而来,以勇往无前的姿态一去不回。李白的诗句不由得脱口而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壶口,河面宽度由400多米骤然收缩至50米左右,形如“巨壶”,黄河水以30米高的落差咆哮入壶。尘世的喧嚣早已
2025-08-12 08:35:10.0
• 立秋辞(外一首)
未拆封的凉意,轻叩窗棂 月光,在瓦檐上清点 黄绿驳杂的桂子 知了,驾驭的发动机 被季节箱底的一场雨淋湿 在幽暗的树荫底 此刻,水田是卷尺 丈量天空的深度 稻穗俯身 题写金黄的序文 立秋歌 蝉鸣在此拐弯 声源摁在叶下叉口处 一滴晨露打湿了 头顶的燥热 风,骑在树梢 摇曳膨胀的日子 一天天加重心事的时空 愈发充满张力 秋虫沉迷锦瑟 描摹纵横阡陌 安于这金色宫殿浅度华年 振翅宣示,不枉此生 越来越薄的云 鼓胀向往的帆 沿雁鸣湖畔来回,那是在等 高天路过的淡淡雁阵 晾晒旱码头秋歌
2025-08-12 08:33:54.0
• 淡云辞夏(外一首)
忙碌了一个夏天的蝉渐渐隐去声息 大雁有些失落又夹杂一丝兴奋 开始 为一场遥远的迁徙收拾行囊 苍穹中的鹰捕来飞鸟祭天 旷野上的人抓来肥鸭而啖 凋零的自去飘荡 成熟的自去沉重 那些曾经一身绿色戎装的树 和我一起鼓起热烈的掌声 饯行这盛大的告别仪式 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种子 终归在经历风吹雨打后 回到土地 不管是以果实的形式 还是意象 黄土地都敞开胸怀无私接纳 岁月的褶皱 一层又一层叠加 做好薄霜落肩的准备 去承受那青春时犯下的狂热错误 被脚步和车辙反复踩踏碾压的小路上 远远走来了处暑 头颅因沉重而低垂 腰身不再挺拔 被时间改变的容颜 浓妆艳抹 试图遮盖岁月的苍老 让人看着多了几许忧伤 有些故事已经安息 有些故事正在生长 一片
2025-08-12 08:32:48.0
• 秋叶不辞树
连绵的群山蒙着一层青灰色的雾,大片的玉米田分布在大理河平坦的两岸,仿佛是这些田推着河流绵延向前。阴天被即将落下的太阳撕开了淡蓝色的口子,随后那片蓝色越来越大,慢慢占领了天空的一小半。初秋的风微微凉,高空的风速似乎快了一些,吹得云层迅速向后退去,云形成了不规则的、如羽毛一样的边际。 炎炎夏日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夏天的景色还是依旧。夏花已尽数落了,盛夏的荷塘固然热闹,秋日的荷塘却也别有一般风味。 秋日的荷塘,叶是主角,藕是终章。李商隐诗言“留得残荷听雨声”,给了破败的荷以无限诗意。当雨点不再夹杂暑热,如鼓点一般砸在荷叶上,每一滴雨都掷地有声,融入那荡漾的水波里。而莲蓬中有序排列的莲子,经历了几场凉凉的秋雨后,口感更加脆嫩,这不正是新一轮生命酝酿的甘甜吗?再过数日,若赶上一个温柔的黄昏,残荷与倒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文学
戏剧
音乐
美术
舞蹈
书法
摄影
影视
评论
阅读排行榜
1
参观杨虎城将军故居
2
高原秋色
3
雪中即景
4
陕北的信天游
5
忠勇杨家鼓 豪情震热土
6
雪落陕北
7
那远山呼唤我(组诗)
8
春日序章
9
窑洞里的文化基因与生存诗学
10
三月花事
本市网站
榆林文艺网
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网(塞上明珠网)_榆林最大综合门户网站
文联网站
中国文艺网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文联网
陕西文艺界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