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榆林文艺网!
今天是
联系电话:0912-6669639
投稿信箱:yulinwenlian@163.com
全站搜索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首页
文联概况
文联章程
团体会员
基本情况
工作指南
组织机构
新闻
文艺新闻
媒体广场
县区新闻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戏剧
美术
书法
影视
文学
音乐
舞蹈
摄影
评论
文化商城
文艺名人
通知公告
文件汇编
文联作品展
艺术家协会
《陕北》杂志
回音壁
文艺门类
首页
文艺门类
文学
内容
文学
2025-03-21 08:50
• 陕北的春天
眼下言春,尚为时过早,树木依旧光秃,未见红花点缀,亦无绿草茵茵。风倒是多了起来,吹着吹着,某日你会突然惊觉公园大树旁一株小草偷偷地钻在枯叶下面,几瓣嫩绿的芽儿带来了春的消息。再仔细瞅瞅,草儿不止一株,左边右边,都顶着枯叶,马上要长出来了,它们在不经意间便绿了大地。 一场雨悄悄地在夜里下起来。清晨,推开窗,泥土的芬芳送来了春的气息。“下雨了!”无论大人小孩,皆欢欣鼓舞。雨是最喜人的,它滋润大地,洗尽尘埃。从天到地,一片润泽,人亦如被洗涤,心中一片光明。不几日,大树小草都换了颜色,这时候便是满眼的绿。 陕北的春天来得不易,但终究会来。花儿开始竞相绽放,朵朵紧簇,绿叶甘作陪衬,花儿尽显风姿。最令人倾心的莫过于那一树树的杏花、桃花与梨花,还有那浅紫色的丁香和金灿灿的迎春。近日又识得重瓣榆叶梅,真
2025-03-21 08:49
• 春日序章
雨水、惊蛰、春分,一个个春季的节气来临,一缕缕春风拂过,大地便被唤醒,春日的序章就此拉开帷幕。 春,是大自然最温柔的诗篇,是岁月里最动人的时光,它悄无声息地降临,却以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将世间万物装扮得如诗如画。 春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下一片柔和的光晕。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是春的味道,是生命复苏的气息。 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山间的新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大自然在低语,诉说着春天的秘密。 山脚下,小溪潺潺,溪水在春日的暖阳下变得灵动起来,欢快地跳跃着,唱着春天的歌谣,一路奔向远方。 田野里,春意正浓。农民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拿起农具,播下希望的种子。那片片新绿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像是大地的绿毯,铺满了希望的田野。
2025-03-21 08:47
• 春色正中分
在南方小镇,春分像一位温婉的使者,带着独有的韵致,悄然改写着大地的篇章。 清晨,第一缕曙光穿过淡薄的云层,轻柔地洒在大地上。此时的中山小榄,处处弥漫着春的蓬勃。我漫步在公园,路边的小草像是被施了魔法,一夜间从土里探出嫩绿的脑袋,它们挨挨挤挤,在微风中摇曳,似在交头接耳,诉说春分的秘密。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每一滴都藏着一个小小的春天。 河涌边的柳树,已褪去枯黄的外衣,换上一身嫩绿的新装。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随着微风拂动,仿佛是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妆。水面被柳枝划出一道道涟漪,波光粼粼,如梦如幻。几只鸭子在水中欢快地嬉戏,时而潜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嘎嘎”的叫声,打破水面的宁静,为这春分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 菜地里,金黄的油菜花正肆意绽放。那片
2025-03-21 08:46
• 窑洞里的文化基因与生存诗学
李光泽的散文集《玉米圪梁》以无定河畔的烟火日常为经纬,将食物的鲜香、窑洞的烟火与塞上古城榆林编织成一部陕北生存启示录。当结得干稠的老梨树换来管饱吃的玉米圪梁,当清涧的煎饼变成儿时的味道,这部作品以陕北为镐、记忆为筛,在黄土的裂隙中打捞起一串被岁月磨亮的文明密码。在老家的苹果和水果摊的橘子之间,在窑洞的夯土与硬化的小院之间,在红军的脚步和现代的《纸上榆林》之间,李光泽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食物在文本中超越了果腹功能,成为存在哲学的具象化表达。羊杂碎的制作过程被赋予仪式感:主料只选羊头、羊肚和羊血,而且要用白水煮,辅料加的必须是陕北的洋芋粉条,灵魂的羊骨汤和羊油辣子,构成独具特色的绥德羊杂碎,繁琐复杂的工序对应陕北人“熬煎”的生存智慧,那辣子油在碗中翻涌的姿态,仿佛海德格尔笔下“向死
2025-03-21 08:45
• 黄米馍馍香
在陕北,黄米馍馍可不只是一道美食,它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滋味,更是陕北婆姨们手中传承的温暖技艺。 制作黄米馍馍,可不是一顿随茶便饭,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一场精心筹备的仪式,它的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对传统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得精选硬黄米,这些黄米颗颗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如同陕北这片土地上的阳光一般耀眼。将硬黄米倒入大盆,加入足量的清水,让水没过黄米。这些黄米像是久旱逢甘露的旅人,尽情地吮吸着水分,一夜过去,原本紧实的米粒变得圆润而富有弹性,仿佛积攒了一整晚的力量,准备开启一场奇妙的蜕变之旅。 晨曦微露,婆姨们就把浸泡好的硬黄米捞起,沥干水分,端着它们来到庄里的石碾场。石碾在岁月的打磨下,泛着古朴的光泽,稳稳地伫立在那里,仿佛一位忠实的老友,静静等待着。婆姨们将黄米均匀地铺在碾盘上,
2025-03-19 09:45
• 从榆林治沙史看生态觉醒
春雷惊蛰,万物萌动。当春风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沙尘掠过历史的褶皱,榆林人手中的铁锹已深深扎进毛乌素沙地的肌理。植树节不仅是一个节令的符号,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态觉醒。从“沙进人退”到“绿染山河”,榆林用七十余载的执着,将一棵棵树的微光汇成绿洲的星河,为现代中国书写了一部可触可感的生态史诗。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这是20世纪榆林民谣中的苍凉图景。毛乌素沙地千年肆虐,吞噬农田、压埋村庄,沙区百姓被迫南迁,留下“沙海”的叹息。然而,榆林人骨子里的坚韧,让这场看似绝望的“战役”有了转机。1949年,第一株树苗在榆溪河畔扎根,8.8万株树木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治沙的燎原之势。此后七十余年,“南治土、北治沙”的战略铺展,樟子松林带如绿色长城般崛起,860万亩流沙终被驯服,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
2025-03-19 09:45
• 春风和煦话春分
春分,是继惊蛰之后的又一个春令。从时令上讲,是日始,陕北大地才算真正进入了春风吹拂、草木吐翠的春天。进入春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便渐渐多了起来,有时晨醒,即可听见窗外响起淅淅沥沥的春雨声律。就像为春日雨晨礼赞一样,灰斑鸠也会在这个时候,站立在户外某棵高树上,浴着春雨欢快地鸣叫,麻雀也伴着灰斑鸠的晨歌“叽叽喳喳”开始它们每日的晨噪,而不远处,啄木鸟也会不甘落后地击起一连串“笃笃”的鼓点,于是,这春雨濡染的早春清晨顿时会变得异常新鲜和生动起来。在这一切都鼓舞、滋长、升腾、喧闹的春晨,人们的心田会骤然明快疏朗如春日旷野,感觉脑际若雨霁晴空,一排排吹着鸽哨的白鸽在自由飞翔、欢快地鸣叫,其形象与姿态,都显现得异常鲜活、真切。 乡谚云:“二八月,日夜中亭。”确切说,是指农历二月的春分节与农历八
2025-03-19 09:44
• 黄河妙旅
游客参观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资料照片) 俯瞰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资料照片)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火了,自开馆以来,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驻足,在一片好评声驱使下,我怀着一颗好奇心走进它的雄伟壮观,对话它的色彩斑斓,感知它的磅礴气概,将近两个小时的参观,除了震撼就是震惊。现代技术与古老文物碰撞出黄河的波澜壮阔、源源流淌、多姿多彩、磅礴气势。黄河啊黄河,我想为你歌唱,唱出喜爱,吟出赞美。你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这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就呈现在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门前。波澜壮阔的黄河奔腾激荡,穿越5400多公里,奔流至海,润泽万物。黄河浩浩,万物葱葱,百姓同根,万宗同源,黄河如母亲般慈护着两岸人繁衍生息,我这深沉的爱来自黄河属于母亲。 黄墙灰
2025-03-18 08:57
• 石峁!石峁!
初春的陕北大地,暖阳高照,春风和煦,萧瑟的山峦被暖阳倾洒,大地已褪去了冬日的苍凉寒意,空气中弥漫着春日的诗情画意! 应好友盛邀,近日我有幸拜访了位于中国西北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石峁古城遗址!汽车疾驰在毛乌素沙漠的高速公路上,脑海中不断浮现着4300多年前那个神秘王国的模样。那一件件精美玉器,一张张神秘面庞,一曲曲悠悠古音;4300多年前,在广袤陕北大地的石峁城山头,北斗七星照耀下的石峁古城曾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1927年,天津《大公报》报道了:陕北神木县高家堡东十里许有崔家峁山头,四边隐有朽腐石墙。石峁一经面世即“石破天惊”,海内外考古界、文化界,无数人奔走相告:石峁,惊动了世界考古界,从此,名博中外!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车窗外一条条陕北山沟沟分列左右,我特意嘱咐司机降低车速
2025-03-18 08:34
• 胡萝卜缨子麦饭
提起麦饭,口舌生津,便有了市场寻芳,亲自下厨的冲动。 这是关中道别具一格的小吃,它以野菜或蔬菜拌干面粉蒸熟,伴以蘸水或再加料炒后食之。其亦菜亦饭,亦素亦荤,是道既营养又健康、极具烟火气的美食,也是儿时舌尖难以忘怀的记忆。 60多年前,家住长安城内建国路十一道巷的雍村大院。院中有许多高大的洋槐树,还有零星的几棵榆树。每至春暖花开,那雪白如玉、黄绿如金的槐花和榆钱即绽满了枝头。 在那个缺衣少食,米面副食凭本要票限量供应的饥馑年代。半大孩子们早早就爬上树叉或举着勾搭,迫不及待地将那花枝折拽下来。捋一把鲜嫩的槐花、榆钱,当零食塞入口中,半眯起眼睛,尽情地咬咂这大自然的馈赠。 与弟弟妹妹和小伙伴咥美后,才将半日所有的收获,摘好洗净交给陈姨。目不转睛地看她取出面粉搅拌均匀,摊在铺有笼布的篦子上蒸
2025-03-18 08:29
• 山丹丹花开
歌头 喜鹊鹊报喜喜盈门, 今儿个北京传喜讯。 “人民医护工作者”路生梅, 五十多年奉献在陕北。 北京医学院高材生, 陕北老区扎下了根。 乡亲们个个是亲人, 不离不弃守初心。 记不清出诊多少回, 为乡亲们看病苦也甜! “北京俊女子一枝梅, 能在咱石头旮旯受下罪?” “人家来陕北是镀镀金, 过不了几天又回北京!” 多少猜疑成瞎话, 一句诺言一生答。 多少猜疑一风刮, 五十年把佳县当成了家。 “九曲黄河万里浪, 路医生就是好榜样!”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路生梅北京生北京长, 从小立志当医生。 医学院一毕业表决心, 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 分配通知一下来, 路生梅不禁傻了眼。 不知道佳县有多远,
2025-03-13 08:33
• 舌尖上的珍馐
定边,这座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小城,拥有着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宝藏——定边羊肉。定边大块羊肉作为“硬早点”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成为了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 定边的羊肉做法繁多,每一种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炖羊肉,这道传统的定边美食,是平日里温暖身心的绝佳选择。选用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与葱姜、花椒等调料一同放入大锅中,用慢火炖煮数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羊肉逐渐变得酥烂入味,汤汁浓郁醇厚。揭开锅盖的那一刻,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夹起一块羊肉,入口鲜嫩多汁,调料的香味与羊肉的鲜美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炖羊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家的味道,每逢佳节或家庭聚会,炖羊肉总是餐桌上的主角,传递着亲情与温暖。 烙羊肉则是另一番独特的风味。将羊肉切成小块,用特制的调
2025-03-13 08:32
• 我的大学老师陈文俊
《世说新语》对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的形容是:“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萧萧肃肃”且不说,“爽朗清举”四个字我觉得可以描述我的大学老师陈文俊。三十年前的延安大学中文系,陈老师讲授现代汉语。陈老师戴眼镜,大分头,一袭长风衣,其神采风度有别于诸多老师,在学生们中间可谓有口皆碑。他的容颜举止和他的学问是相配的,他对现代汉语的讲述是那么清晰有趣,常常让我入迷。他让我领悟到了汉语的博大、深刻和精美。我常常想,自维新变法以来的诸多大师们曾经倡导取消汉字,以拼音文字代之,幸好没有落实,否则我便没有机缘听陈老师讲汉语课了。 但是我的学弟学妹们就没有我幸运了,因为陈老师教完我们这一级就离开了大学,到地方搞了行政工作。搞学问的人搞了行政工作其实也不少见,但是就陈老师的志趣来说,并非本意,完全是阴差阳错。 三
2025-03-11 08:54
• 晷影辞(外一首)
万物都徜徉在光阴的手心 我们只是一声明霾无据的慨叹 过一冬(至),长一针 一针,一挑 眼眶里眨巴的九秒 黄昏落霞,明丽如一匹弥长的织锦 抻在西山的云髻之上 小针短线,正赶制过年的新衣 过一腊八,长一镢把 镢刃的影子依旧嵌在冻土里,掏刨喘息的宿根 被手汗浸渍过的日头,悄悄移栽 季候抽搐的篱笆 混沌,亲切 短短长长,长长短短 在不可能看见地平线的高原 千古民谚,世代感召后人们 耕织的暄暖 阳歌辞 正月正,春阳昭昭 唢呐掌号—— 声声吹裂圁水冰封的喉咙 蛇年的蛇阵蜿蜒在五彩斑斓的街头 忘情的汹涌,那些扭腰捩胯的妖冶 直把陈年愁苦的褶皱倏尔熨平 当伞骨撑开漩涡溢出明媚 山川在红火中褪下晦暗的鳞片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进三步,每
2025-03-11 08:53
• 春天辽阔(组诗)
我与春天撞了个满怀 春天 像一个值得信赖的汉子 终于把双脚从冬窝子拔了出来 我是他最小的孩子 苏醒 起身 打喷嚏 就像掀开雪被的一株草 我用根和魂紧紧攥住 微寒中摇摆的生物钟 吵醒清晨 村庄 城市 等待神赐的第一滴绿 从骨头缝渗出来 随同血液的暖流漫过心田 那只从我前世飞来的鸟 让阳光一样的鸣叫 与歪歪斜斜的炊烟接吻 茂盛的碧萝 伸出蛇一样的藤 在客厅吐出第一波信物 含苞待放的心事 与刚刚起步的春天 撞了个满怀 春天辽阔 一座偌大无比的玻璃房 里里外外都看得见天高地阔 看得见众多白云 河流 丘陵 看得见心脏恪守的精神家园 这个处处看得见的春天 是一匹跑过千山万水的快马 尽情收留自然万物 咀嚼绿草 鲜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文学
戏剧
音乐
美术
舞蹈
书法
摄影
影视
评论
阅读排行榜
1
参观杨虎城将军故居
2
雪中即景
3
高原秋色
4
雪落陕北
5
陕北的信天游
6
倾听
7
时至深秋
8
养老送终的才是儿
9
希望(外一首)
10
写给冬天的诗
本市网站
榆林文艺网
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网(塞上明珠网)_榆林最大综合门户网站
文联网站
中国文艺网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文联网
陕西文艺界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