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门类

舞蹈

捧回群星奖背后的故事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李苗苗 2019-06-10 10:18:01.0

5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记录了第十八届群星奖精彩瞬间 :“沙漠中,女人们在风沙中顶风而上,像抚育新生婴儿一样守护着亲手栽下的小树苗……一群奋战在毛乌素沙漠的普通护林工,干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舞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在群星奖决赛和惠民演出中看哭了无数人。”

《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在那一刻闪耀夺目,催人泪下。风沙肆虐中,沙漠中的女人们在绝望中寻找着生机。她们一次又一次洒下汗水、洒下泪水,把青春、爱与生命全部都投入到治沙事业中,种下希望,终于在风雨过后迎来了新的曙光……

回溯半个世纪以来榆林大地上治沙人的心路历程,演绎这片土地“不畏艰难、万众一心”的脊梁精神。

《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不负众望,捧回群星奖,绝对不是偶然。经3年的筹备,舞台上7分21秒的完美呈现, 这支舞蹈台前幕后的故事感人至深。

1、编创彰显榆林治沙精神

中国群星奖艺术含金量高,每三年评选一次。从数千件作品的初选到复赛、再到决赛,最终才评出20件群星奖作品。精神内涵丰富的艺术、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传奇的人物故事,《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的上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这支舞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表达了一个治沙护林的完整故事。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经过多年的奋战,毛乌素沙漠正逐渐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在这场人进沙退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治沙英雄。他们常年扎根荒漠,带领乡亲们创造了“向沙漠进军”的绿色奇迹。在毛乌素沙漠腹地,人们常年深受黄沙侵扰。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治沙作为数代人不懈的追求,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参与其中。女人们在治沙中更是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正是从牛玉琴等治沙英雄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创作灵感,阐释众志成城、永不退缩的“追梦”的精神。昔日的漫天沙漠变成了片片绿洲,携手共建美丽生态新家园的艰苦卓绝没有被忘记,执着坚韧的治沙精神如今成为城市的脊梁,正在榆林大地发扬传承。

2017年,在省、市及神木地方等多方的支持下,神木市文化馆决定将治沙造林的现实题材搬上舞台,以真实存在的人物故事为原型,用当代舞的手段展现沙漠腹地护林工们守护绿色的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年数度编排、修改、升华,17位姑娘在台下挥洒青春和汗水,才锻造出了艺术精品。主创刘香妮与梦野说,“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现生态文明,本身是有难度的。《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是对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积极回应和有力诠释。”在人进沙退的过程中,女舞者已超越了性别,巍巍祖国,心灵妙合中凸显理想之美,人性谐和里尽显精神标高。这里不是一个人,不是一群人,而是整个民族的进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有人的体温,但需要创新,我们努力在异彩纷呈的舞台上,强有力地为观众提供“榆林经验”。

2、力量与伤痛呈现大美

“我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台上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演员白娜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舞蹈呈现柔美、妖娆,《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是以力量和伤痛来呈现治沙路上的艰苦卓绝。别人家的女演员装扮美丽,这个舞蹈的女演员嘴角撕裂,嘴唇上是干皮;别人家的女舞蹈演员,要注意身材,这个舞蹈的女演员,要加餐,吃红糖煮鸡蛋,因为体力消耗实在太大。

为了找到治沙的真实体验,姑娘们被带到沙漠腹地的小村住上整月,她们在七月的高温酷暑中顶着烈日,植树培绿,感受治沙的不易。

演员刘香鹏的肩膀上,结着一层痂。这是她每天扛着道具铁树磨下的印痕。舞蹈的开场就是由她来扛出重达四十多斤的铁树,枝梢与根部粗细不一,铁树在舞蹈中还要体现出平衡,她是舞蹈中相对最为负重的那一个。忆起排练场的艰辛,刘香鹏几度哽咽,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吃苦耐劳的她被选中担当这个“重量级”角色,腰胯几度挫伤,身上贴满膏药,腿部线条变形。高强度训练让她体重迅速下降,为了达到舞蹈要求的体力,她需要不断加餐。刘香鹏曾苦笑着坦言,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自己的“负重”角色再无人胜任,只有报着“累死也要把舞蹈跳完,跳好”的信念挑战极限。

倘若只用“辛苦”一词,似乎不能表达17位女演员训练的艰难。她们排练的休息间里,放的最多的就是治疗创伤的药。每天长达10小时以上的排练时间,让姑娘们身上的淤青还未褪去又生出新伤,甚至有人不堪压力晕倒在排练场上……磨破的300多双舞蹈鞋、磨光的100多株道具树苗,是那些难忘的日子的见证。在排练的数月里,排练场上是姑娘们一次次扑倒在地的声音,虽然她们每个人关键部位都戴着护具,但也无法抵抗坚硬的地板的一次次冲击,表情因为身体的疼痛变得扭曲,内心更是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她们没有人敢说自己受伤,作为一个协作的团队,有苦有泪只能自己咽下去,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

大约就是这样的艰苦,让人们对舞蹈的内涵有刻骨铭心的感同身受。演员李敏说,和治沙人几十年的艰苦相比,她们的苦也许不算什么。几年的训练下来,这样的感受让她和队员们每每听到舞蹈配乐,自然就会泪流满面,将最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舞蹈之中。李敏说,舞蹈伴着自己的成长,三年来,她深刻地理解了群众文化演员肩负的重任。

3、幕后的更多故事

第十八届群星奖名单公示后,刘香妮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个七分多钟的舞蹈我们准备了三年,从陕西到北京、上海,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演员们承受着身心的双重考验,但是就算流泪、流汗、流血、受伤……还是不能停下来,感谢一起拼搏奋战的每一位的辛苦付出,真的,你们都是我的英雄。”

让《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闪耀在群星奖的舞台上,不只是苦、累、伤痛的付出。

舞蹈队的演员大的三十多岁,小的只有十八九岁,从踏上排练场的那一刻起,无不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白娜是舞蹈队中年龄最大的演员,为了不耽误排练,无暇照顾孩子的她只能让孩子多上了一年幼儿园。刘香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临近艺术节前两个月的高密度集训,每天要从清晨持续到夜半,远离家乡去演出,让她和孩子很长时间都无法见面,再见时孩子竟然不认识妈妈了。

为了精益求精,《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的配乐经过了两次大的调整,其间小的调整、修改持续在进行,直到演出前,编创人员还在为小小的细节进行打磨。

冰心先生曾在诗中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用心与灵魂演绎感人的治沙故事,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将在更广博的舞台上讲述绿色故事,讴歌榆林传奇。


责任编辑: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