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门类

文学

三国人名句应对谈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王振权 2025-08-28 09:19:07.0

  梁石、梁栋《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附录《“绝联”征偶》中,载有佚名所撰一比十四言上联,求对下联。联曰: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编者提示:“此句别出心裁,构思独特,嵌入三国时蜀国‘孔明’‘张飞’‘关羽’,‘笼中’又恰巧和诸葛亮故居茅庐所在地‘隆中’谐音。同时,上述三人名在联内,都有一语双关之妙。”窃以为,此句写出鸟被关在笼中,望孔欲飞难能之无奈情状,既形象生动,又巧妙嵌入三人名及一地名之谐音,言在此而意在彼,既含蓄巧妙,又明朗而不晦涩,生动、幽默、趣味三性兼而有之,如此妙句,令人拍案叫绝。长期以来,虽然有人应对,但无佳句,被视为绝联。

  甘桁《奇联妙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载:《山海经》杂志1997年刊文,以该上联征集下联,据说应对佳句甚少。被认为最佳的是郑玉树的对句: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人游园内,览花荣,相石秀,有感乐和。

  此句以《水浒传》中花荣、石秀、乐和,应对上联《三国演义》中三人名,写出游人在园内观景物、赏乐曲之情景,颇有情趣。唯上联之“孔明”为主谓型,“张飞”为联合型,“关羽”为述宾型;而下联之“花荣”“石秀”“乐和”三者均为主谓型,后二者与上联不对应。另外“览”对“望”合掌,“览”“相”与上联之“望”同义密集,子句句脚“荣”对“明”同为平声失对。这些乃不足之处。

  被认为较佳的是马芳的对句: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人闲窗下,赏花荣,戏飞燕,不觉时迁。

  此对句写出有人在窗前赏景消遣的情景,嵌入《水浒传》中花荣、时迁与汉代人飞燕三人名。唯“飞燕”为偏正型,“时迁”为主谓型,与上联不对应;花荣与时迁为小说中宋代梁山好汉,而赵飞燕是汉代宫中的美人,既非同一范畴,又非同一时代,一起说事,有欠严谨。另外,“飞”字上联中出现过,乃不规则重字;子句句脚“荣”对“明”同为平声失对。此皆欠缺之处。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4年第10期丁俊杰先生《关羽放翁,终可匹配》一文说:“笔者不才,批阅各种资料,搜肠刮肚,终于在历史长河的浪花里,筛选出了……三个著名的诗人,去掉其姓氏联成一句”: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人由湖北,寻居易,欲商隐,只期放翁。

  丁先生指出:“整个对句不难看出,是在描写一个离岗退休老翁,想从山水林泉中获得乐趣,放松自己心态的一种感情流露……无论用词还是音韵平仄,都比较协调对仗,字字相扣。”

  可是,同刊2005年第2期王震先生《云长再寻知己》一文,对丁先生的对句提出异议:一是上联孔明为字,张飞、关羽为姓名;而下联居易、商隐为名,放翁为号。二是上联三人均为三国时西蜀人;而下联居易、商隐为唐人,放翁为宋人。三是上联孔明曾隐居隆中(笼中);而下联居易之出生、从仕、流放均与湖北无关。因为上下联不相对应,所以此下联有所欠缺。

  对于王先生的意见,笔者不能完全赞同:其一,一个人的名、字、号均指其本人,任用其一完全可以。如果要求名对名、字对字、号对号,那当然更好,不过,如此要求显然过分苛刻。其二,上联三人虽然一文二武,但为同时代人;下联三人虽非同一朝代,但皆为诗人,窃以为只要三人属于同一范畴,应该合乎要求。其三,白居易若果真与湖北无关,则欠严谨。再者,“居易”为主谓型,“放翁”为述宾型,与上联对应;而“商隐”为述宾型,与上联不对应。“欲”对“想”合掌。这些皆欠妥当,应该规避。

  王先生自己撰了三比下联,他最属意的一比是: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君入鲁内,觅孟德,思高览,任凭张辽。

  窃以为,以人名结构论,“孟德”与“高览”为偏正型,“张辽”为补充型,上下联大相径庭。以内容论,孟德、高览、张辽均三国时北魏人,与西蜀人相对,可谓得当,只是对句语意晦涩,王先生自己的解释是:“圣贤到孟子的家乡山东去寻觅孟子的思想,想着登到高处,任由极目了(瞭)望。”若无此解释,还真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另外,“内”对“中”、“思”对“想”均合掌;“张”字上联中出现过,属于不规则重字;“览”“张(张望)”与上联之“望”同义密集。可见,王先生之对句亦有所欠缺。

  常江、王玉彩《新编巧妙对联》(金盾出版社2006年版)载有佚名所撰与“鸟在笼中”出句大同小异的一副十三言对联:

  笼中鸟,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钩上鱼,遭童贯,念宋江,求其施恩。

  编者注:“贯,谐音‘掼’;宋,谐音‘送’。出句有《三国演义》人物孔明、张飞、关羽;对句有《水浒传》人物童贯、宋江、施恩。”窃以为此对句运用谐音双关及拟人手法,写钩上鱼遭遇童子掼打,想求童子开恩送它入江,颇有情趣。唯“童贯(掼)”为主谓型,“施恩”为述宾型,与上联对应;而“宋(送)江”为述宾型,与上联不对应。另外,子句句脚“江”对“飞”同为平声失对,“念”对“想”合掌,这些均应规避。

  钟胜天先生网络上所发《古今绝对续句拾趣》中亦载有佚名应对“笼中鸟”出句的一副十三言对联:

  笼中鸟,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梁山蛇,欲杨志,换花荣,可惜时迁。

  从其对句字面看,好像是说:梁山之蛇欲展示志向而经常蜕皮变换容颜,可惜时过境迁,无法如愿。句中涉及《水浒传》中一个地名(梁山)和三个人物,与出句要求相同。只是“杨(扬)志”为述宾型,“花荣(容)”为偏正型,“时迁”为主谓型,均与上联不对应;子句句脚“荣”对“飞”同为平声失对;且句意亦欠贴切。这些皆非所宜。

  笔者不揣浅薄,试撰一比下联,应对佚名十四言上联: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臣登殿上,谏君实,虽鲁直,亦毋放翁。

  按:君实,北宋司马光字,哲宗时拜相;鲁直,北宋黄庭坚字;放翁,南宋陆游号,三人皆为两宋大文人,属于同一范畴。以人名结构论,“君实”为主谓型,“鲁直”为联合型,“放翁”为述宾型,与上联对应。以平仄论,按传统声节奏点之平仄与上联对立。句意为:臣工登上金殿,直言劝告君王应该据实处事,虽然有些鲁莽直率,但也不可放逐此翁。如此应对,未知如何?还请读者品鉴,高明郢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