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海杂烩,是当地人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困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菜,也是红白事等大型活动必备菜和大众化饮食。定边海杂烩以鱿鱼、海带、猪肉片、炸豆腐、鸡肉丝、丸子、羊肉片、黄瓜、炸土豆片、粉皮、木耳、佛手等为原料,先将熬制好的骨汤加水烧开,准备好的原料按量放入,然后加入盐、味精、姜粉等调味品,烧开后搅匀即成,其色泽鲜艳,醇香味浓。
这么一碗美味至极的美食是怎么流传到定边的呢?关于这美食说法颇多。据记载: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混合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发现破瓦罐中各种剩菜倒在一起正在加热。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这道美食。
还有一种说法,定边盛产食盐,唐朝时期,朝廷给乌池(今定边花马池)下达卖盐换米的年任务指标是15万石。担此重任的官员是广州人,离家上任两年,家中老母亲因牵挂儿子,于是派家丁送去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鸽蛋、香菇、笋尖等多种食物。
这位官员把母亲送来的各种食材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却无从下手,无奈之下,只好每样取一点放至锅内煮食,不想上桌后香气扑鼻,于是取名“一锅烩”。
后来他命家厨仿制,经多次改良,越发奇香无比。据说清雍正年延安知府吴瑞游盐湖吃过海杂烩后赞道:“汤浓鲜美,味中有味,回味无穷,营养丰富,既能明目养颜、活血舒筋,又能滋养补身、增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