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门类

文学

秋风爽凉说秋分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拓毅 2024-09-24 14:31:37.0

  据说秋分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正所谓“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是也。

  我国古代将秋分划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乃阳气与阴气盛交而声”,秋分后阳衰阴盛,阴阳不再猛烈碰撞,所以就不再打雷了。倘农历八月还电闪雷鸣,那一定是强对流天气,多数会下暴雨或冰雹,对成熟的秋禾势必造成极大灾害,所以,有农谚云:“八月雷,不空回。”秋分那天多会气候突变,气温骤降,所以,农人说:“秋分是个嘎扎(陕北方言,即厉害)节令。”又云:“秋分是冷节,寒露是暖节。”

  农谚云:“秋分糜,等不得。”进入秋分,早熟的糜子已等不及农人收割了,稍有怠慢,遇有大风横扫,糜粒就会脱壳掉地,造成损失,所以,农人会抓紧时机,抢收糜子。农谚又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前后也正是播种山地冬小麦的最佳时间。我的老家在实行新的生产责任制前,农业社集体与个人都种冬小麦,农人称其为“夏田”;每年的秋分前后,在那些向阳的山梁坡田上,尽是播麦人的身影。种麦的麦田在伏天里就深翻、耙耱好了,白露节后,人们便将农家肥送到麦田里,单等秋分前后一落秋雨,便抢墒入种。这样的按节气劳作,已成定例,每年都是如此,谁人也不敢违时提前或推后。提前,麦苗在入冻前旺长,过早耗散地力与肥效,会影响来年的返青与收成;推迟,则麦苗根系得不到发达,直接影响其安全越冬。实行新的生产责任制后,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宁夏、河北、西安等产麦区的面粉源源不断运输到各地,耗时费力且产量极低的山地冬小麦于是逐年减少,以至现在在广大的乡间,连一小片冬小麦也见不着了。之前世代播种冬小麦的麦田现在都改种黄豆(即黑豆)了。精明的农人最会算账:种黄豆省力、省事,投入少而收益多,何乐而不为呢?

  俚语云:“秋风凉,光棍儿着了忙。”进入秋分节序,金风渐劲,“一场秋雨一场凉”,可怜的光棍们真该为添衣加裳而着忙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