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门类

文学

一起奔向辽阔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陈一默 2024-04-08 10:11:17.0

  千百年来,抒发故土家园的诗作不计其数。它们所承载的情感语录在字里行间碰撞激荡,不同程度的话语体系构建着作者特有的心路体量,承载着这种或是那种的文学命题,丰富着生命和生活的底色,在人们的心中荡起了一层层美丽的涟漪,给人以无限深情而美好的体验。

  读韩万胜的《红碱淖》诗歌系列,就会从中发现他的深切和丰富,情真和意浓。一任那些美妙和忧伤的文字弥漫在一幅幅的山水画卷之间,对山川风物的爱恋延伸至天地间的一种浩荡岁月。读罢情丝不绝,袅袅娜娜。让人感受到了他胸中蕴藏的大美之歌,令人赞叹佩服。

  《红碱淖》诗歌系列视野开阔,意境深远,情感热烈奔放,内容含蓄蕴藉。通篇基本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方法直陈,以一个赤子的心胸坦荡着对生他养他故土的眷恋。其中的深沉细腻,质朴悠远,言之有物,有细节有度量,都较立体丰满。无论是情感空间还是构架空间,都充盈密实。它的整个系列既是对红碱淖的赞歌,也是略带哀伤的敬挽。赞扬它的美丽、魅力,生生不息和赓续;给它一个贲门,对现有生态的一个揭示,以及对红碱淖未来的期许。诗中充斥着薰衣草,太阳花,草,向日葵,蝴蝶,小金菊,牛,羊,遗鸥,鸳鸯,骆驼,骏马,猫咪咪草,狗尾巴花,小兔子,紫丁菊,水花,长腿鸟……这些美丽的元素,让我们看到了红碱淖是如何成为广大生物的天堂的。

  能如此娴熟地展现红碱淖的美丽画卷,肯定是倾注了作者深层次的观察和体悟,诗人已经把自己看作是红碱淖的一份子,和其同呼吸共命运。可以说的是,他是由喷涌的情感去给红碱淖梳妆的,由一个充满着男子情感的博大胸怀掏心掏肺地诉说,理性节制又感情热烈,欲说还休又一泻千里。“这是不为人知的泪水/只有红碱淖能感受它的焦虑与滚烫/只有尔林兔草原能感受它的爱与沉重”——《今夜我没有拥抱红碱淖》,这就让这份情感一开始就注入了厚重而深沉的质地,构成了这组诗作的抒情基调。

  还有就是诗人是通过外在物证的方式去指认自己的内心,他与红碱淖的缱绻已超出了一般物化的范围,甚至已经成为了心中图腾式的存在。因为过于热爱,所以他从红碱淖中发现了万千的美感:“我就不去看海了 我的海/是红碱淖/它是我心中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的海水更细更纯更蓝”——《我就不去看海了》。因为对红碱淖的狂热,以至于他把它认定成了全部的所在,代替了世间无数海水的美丽,甚至成了心中神圣的存在和向往。“没有谁能一直沉默下去/红碱淖是筑在我身体里的一座皇宫”——《雨敲打着红碱淖》,在这里,作者在无边的雨丝中,敲打着自己也敲打着情感的天平,他甚至把“皇宫”也搬来作了比拟,给予红碱淖最高的赞美和荣誉。正因为爱之深切,所以他的期待也更醇厚,红碱淖成了他理想信念的盔甲,美感和意志力的守候:“红碱淖 我一直把你当一面镜子/一直照着我 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红碱淖》。至此,红碱淖的宽厚和博大可见一斑,它成了诗人精神上君父一般的存在,规范着他,指引着他,甚至给了他终身的光荣和力量。

  在诗中,韩万胜把红碱淖比喻恋人,深情款款地抚慰赞颂,乍一看,没有细读或者没有深刻的体悟,我们可能会空泛地以为作者是遭遇了情感的失落及至不能自拔,故形成了这么一般赤色的风暴。以为他深陷于抒情的泥潭,抽不出脚趾来走路。他诗歌中几乎是靠情感起伏去推动诗情前进的这一个特点,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判断式的偏离。那种热烈又循环反复回荡式的情感领域的迸发,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他心中的红碱淖就是一场情感风暴的狂飚,让我们惊叹于他的专注深情的同时也深深地为这样的一种诗人,这样的一种灵魂去赞叹。但我们透过字面不难理解到,其实他所有的抒情出口都是和红碱淖有关的。那种生死之恋般的情感感天动地,相信没有人不为之侧目。他就是对皇天后土家国故园的一种由衷的爱恋和表白,是最赤诚热烈的天地间的一种最大胆最真诚的吐露。

  “红碱淖 此生/我遭遇的爱/不是被谁抛弃/而是 我的眼睛里/一直装着你/蓝色的忧郁”——《红碱淖》。“我常常问红碱淖/翅膀丢了怎么办/心丢了怎么办/红碱淖不语 一年退一寸/把泪熬成白色的盐碱”——《回到红碱淖》。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红碱淖之殇”其实就是诗心和诗眼,是诗人眼中“不能承受之重”。诗人没有明说,但从这些字眼背后我们隐约可以窥见生态被严重的破坏,以及生态建设的迫切和担忧。这些,红碱淖不会开口,但他都替红碱淖说了。“没有征服 只有和谐/没有贵贱 只有平等/没有强弱 只有公平/红碱淖啊 生灵的天堂”——《一起奔向辽阔》,诗人韩万胜是清醒的,也是明智的,与一般的生态诗歌不同,他没有一上来就鞭挞砍伐,而是借诗歌之手,巧妙而迷人地编织出了他心中的丝线,借红碱淖之恋,发振聋之哀歌,“我知道 我是一个卑微的人/唯卑微 才敢驱动茫茫真情”——《我不是梦游者》,在一个“卑微者”存在的最大真诚里,驱动茫茫尘世里的真情,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自己的赤子丹心。诗人是被真诚驱使着,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话的。他无悔于红碱淖,无悔于自己的诗人身份,无悔于替红碱淖说出了一切。

  我们透过全诗可以看到,诗到这里就不再是简单的生态干预抑或是赞美抒发,它是承载着地理意义甚至是精神意义上双重叠加的一个厚重的文化容器。作为驰名中外的杨家将故里——神木市,这里也同样孕育着红碱淖这个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在“大漠明珠”和“沙漠中的大海”的称呼之间,它守候了多久?守住了什么?又为什么要执着?但好的是,诗人韩万胜来了,把它的欢喜和忧伤,无言和静默,通过自己的笔端汩汩地以诗的方式送到了读者面前。如果说“情味”是一首诗成功的关键,那么,这种洋溢着神性又美丽、虔诚又恭敬的情愫就足以令我们牵怀。这正如希尼所说:“诗歌提供一种对现实的回应,这种现实又对人的精神有一种释放和见证的功效。”与万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友好共存,一直是我们伟大中华文明的传统和准则,愿世间多一些这种赤诚的诗人,愿诗歌多一些这种痴心的赤子,愿诗人的诗心与红碱淖的诗意一起走向辽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