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杂志

《陕北》杂志

我的柳树情缘(2018年第6期)
来源:《榆林文苑》 作者:◇马来宝 2019-01-07 10:17:01.0

  记得我刚当教师那会儿,地区文联办了一份刊物名为《塞上柳》,县上的文学爱好者联谊会办了一份小报名为《黄土》。我对文学谈不上爱好,但当时,我的确是这两份报刊的忠实读者,至今都很是怀念。这其中缘由,大概与我出生的那个地方有关。我出生的村子,地处真正的陕北黄土高原最北端的府谷县,村子名字叫柳沟。一看这名称,你就无需再问,那肯定是一条长有许许多多柳树的沟!说起来,因柳树而命名的村镇在周边还真不少,诸如大柳树墕、柳林碛、大柳塔等。然而,这些地方或许只是由于一棵或几棵柳树的缘故而得名,有的也可能是因为某处长有较多的柳树而得名,但我对之都不甚了了。而我们村的沟渠峁洼、田头地畔,曾经的确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柳树。有的老枝厚皮,槎枒交错,虬曲苍劲;有的高耸挺直,枝叶合抱,婷婷向上;有的插栽不久,枝柔叶嫩,郁郁葱葱;有的续根衍生,树干纤细,随风飘逸……这些参差错落、千姿百态的柳树,把一条绵延两三公里的小山沟及其斜沟支渠,以及星罗棋布的村舍周围装点得别致典雅,生机勃一发,气象万千。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借柳树寄情抒怀者数不胜数。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李青的《百柳诗》咏柳、赞柳、叹柳,或借景生情,或状物言志,洋洋大观,可谓写尽柳之传说佳话,描尽柳之风情百态。确非而今我辈所能及,所写柳树之种类亦不胜枚举。当代作家雷抒雁一篇《塞上看柳》则把当今北方的柳树写到了淋漓尽致。不过,雷抒雁所写则是陕北神木及以南“截头平茬”收获柳条椽材的被称之为“头木作业”的塞上柳。而府谷境内包括我的家乡柳沟的柳树则属于那种任由树干向上自由生长,只在每年秋天匡砍部分枝叶用以喂牛喂羊,吃剩的枝条到冬天供人们作烧火柴用的一类,被人们称为“毛柳”,还有极少数较为端直的被称为“线柳”。匡砍后也间或留有少量的较为光滑顺溜而且粗壮的旁支,长上一两年后用作柳栽或农具的把柄,树干则任其十年八载地长去,待长到可以作为柁檩或打制箱櫃、门窗时,再按用途计划选伐。

  我对家乡的柳树情有独钟。小时候,每到春夏季节,从柳絮始飞到柳叶将黄,总少不了和小朋友们折几根嫩绿的柳条,要么圈作柳帽儿,一人一个,像现在姑娘们的头饰一样戴在头上追逐嬉闹,或绾着袖子和裤脚,或祼着上身露着早已经被太阳哂成紫铜色的身躯,犹如一群小土著迂回在溪边崖畔和房前屋后;要么拧制几管柳笛,吹起或粗犷厚重或尖细嘹亮、抑扬长短各不相同的吱吱哇哇的音韵,交相轰鸣,响彻整个山沟。后来干脆学着大人折上一些长短粗细较为均匀的柳条,或去叶或剥皮后,编制笊篱和小筐等柳编。记得那时我还着实编成功过不少笊篱,以至于村里的大娘二婶们都争抢着嘱托我为他们编制,让我很有成就感。不过后来却被我的四姑夫揭出短处,说是我编制的路数不对。再后来,我当然没能成为像四姑夫那样的柳匠。然而我们经常三五成群的满沟跑满村串,兴高采烈的享受着柳树这一特有资源带给我们的欢乐,却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然而,其中有一颗柳树是不敢轻易靠近的,那便是长在我们柳沟正中间的那棵“神柳”。这棵柳树的树干大约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二十米左右,整棵大树雄踞于沟的正中,根深杆壮,气宇轩昂。每年除了深秋和严冬外,这棵神柳总是婀娜多姿,茂密葱茏,迎风起舞,涛声阵阵。远远望去,巨大的树冠威武森森,把一条沟塞得满满当当,悚然可怖。

  相传,这棵神柳还真够神奇的。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颗柳树的旁边,曾有过一棵类似的大柳树,村里的人们,均视其为神奇,极为敬畏,从来都不敢触碰和匡砍。突然有一年,外地来了一伙人,肆意将其砍伐,然后把砍下的树桩和枝干锯解开来,用好多牛车运走,说要用作柳编的簸箕舌头。因为是神树,当时村里人也没有执意去阻挡,只是纷纷慨叹说:神鬼也怕恶人!结果不久传回来的消息说这伙人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不测。后来,就在被砍伐的那棵神树的旁边,有一棵平时很不起眼的普通柳树又逐渐的茂盛起来,而且越长越旺盛,几年光景便长成了如同原来那棵大柳树般的雄壮威武样子。人们于是又对其肃然起敬起来,并且逐渐的敬以香火,摆贡挂袍,祈福许愿,视为理所当然的神树。

  文革期间,一股破除迷信的风潮袭来,这棵神树再次遭到砍伐,整个树冠几乎被匡砍殆尽,只留下底部的树干和上部一两根并不端正的粗枝。砍下的枝干被运往当时的公社所在地派到了修建礼堂的用场上。而后来这座礼堂使用不久,不知是因为工程质量不合格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终反正是垮塌了。之后,这棵被伐戮得遍体鳞伤的老柳又渐渐的恢复了元气,没过几年就又枝繁叶茂,长势惊人,仿佛被上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直到现在,其树干粗大圆实,苍劲威风,稳稳的扎根在地上,岿然不动;其树冠则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塞满了整个沟岔,成了一棵远近闻名的“神柳”!令村里村外及周边十里八乡的人们更加顶礼膜拜。



  马来宝,笔名柳絮。陕西府谷县人。语文教师,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榆林市诗词学会会员,府谷县诗词学会会长。诗文作品散见于《中诗报》《现代企业管理》《榆林日报》《中华楹联报》《榆林诗刊》《陕西诗歌》《巴彦淖尔诗词》《秦风》《府谷报》《府谷教育》《府谷诗刊》《府谷文苑》等报刊。

 


责任编辑:曹娜娜
栏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