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艺网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藏在烟火人间里的岁月真味

发布日期: 2025-07-29 17:14:09.0  浏览 51 次  榆林日报 曹斌

  神木的清晨,是从一口铁锅里升腾的热气开始的。杂碎面,是这片土地最真诚的告白,味道里藏着游牧民族的血性,也沉淀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是粗粝与细腻的奇妙交融。

  羊杂在汤中沉浮,每一块都浸透了岁月的滋 味。心、肝、肚、肺,这些被常人忽视的部位,在神木人的铁锅里获得了新生。它们不再是被丢弃的边角,而是化作令人魂牵梦萦的珍馐。

  杂碎在锅中翻滚,历经熬煮却愈发浓郁。面条在汤中舒展,柔韧中带着不服输的劲道。最撩人的是那口老汤,汤色没有精雕细琢的清澈,如黄河水般泛着微微的浊黄,又分明透着诱人的光泽。汤面上浮着的羊油轻轻一搅便漾开层层涟漪,荡起整个高原的气质。每日添水,四季熬煮,代代相传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底色,不知沸腾了多少个春秋。

  佐料也很讲究。山地红葱,生得短小精悍,却辛辣十足;羊油辣子像染红的云霞,在碗中漾开时,整条老街都跟着明亮起来,红得耀眼,香得钻心。这些简单的配料,与羊杂相遇,便成就了一场味觉的狂欢。特别是酒后,一口杂碎面成了神木人的“还魂汤”,瞬间元气恢复,清眉俊眼。

  吃杂碎面要配刚出炉的干烙。那不是江南的精细点心,而是实实在在的“硬货”,外硬里软。切开热饼,夹进软糯醇香的猪头肉,即刻化作舌尖上的山川。

  晨曦中的杂碎摊,萦绕着游子的乡愁。食客们一下火车就直奔面摊,端起大碗,蹲着吃面的姿态,像在完成某种古老的仪式;袅袅热气里,飘散着多少离人的思念、游子的惦记。一碗杂碎面下肚,暖了肠胃,也暖了记忆。这滋味,是黄土地的馈赠,更是神木人写给游子的家书。